首页

sm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6 00:58:50 作者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 浏览量:37992

  中新网5月23日电 题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

  三夏时节,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。

  “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,是增,是稳,还是降?这次旱情,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?”

  5月20日,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粮食安全问题。

  他还特别关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旱情,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,加强用水调度,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”。

 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这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“国之大者”。

 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,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,用不到6%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%的粮食,是全国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
  一组数字就能直观反映这个“压舱石”的作用:河南生产了全国1/2的火腿肠、1/3的方便面、1/4的馒头、3/5的汤圆、7/10的水饺、4/5的酸辣粉……

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

  河南之行,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小麦种植面积,亦是在关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——耕地。

  这些年来,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“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”“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”。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,都对耕地保护作出明确要求,其目的就是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。

  这次来到河南,总书记再次要求,“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”。

  确保粮食安全,既要藏粮于地,也要藏粮于技。

  在河南考察,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“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”。

  6年前,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,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,“延伸粮食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”。

  今年以来,他多次在地方考察中强调“现代农业”的着力方向。

  在吉林,他强调统筹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;在贵州,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;在云南,他称赞云南的花卉产业“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”。

  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

  以河南为例,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,城乡收入比从2.72∶1缩小到约2∶1。

  此次河南之行,总书记进一步要求,“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”。

  今年4月,被舆论称为农业强国“施工图”的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公布,文件提出“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

  正如总书记所言,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夏文化论坛:加强夏文化多学科联合攻关

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如何做好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一直是总书记的牵挂。大象新闻梳理了总书记针对中医药守正创新、传承发展所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,邀您学习。

3·15晚会曝光假防火玻璃黑产链 天津静海区:问题企业已被查封

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“贝碧嘉”,上海各相关部门严阵以待。15日8时起,洋山港地区、外港地区、吴淞港区宜东码头、罗泾港区罗东码头,已暂停所有进提箱作业。

江西省2024年世界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举行

“今年1月份,我申请到了居民身份证,我现在是正式的后楼村村民,办事更方便了。感谢祖国对台湾同胞的关爱与照顾。”今年62岁的周先生来自台湾宜兰,2014年与曾云清结婚后定居尤溪。他高兴地告诉记者,这些年来不仅办好了驾驶证、医保卡,最近社保卡也办下来了,特别好。他还想帮在台湾居住的儿子儿媳、孙子孙女们也办理大陆居民身份证,方便往来探亲。

舞台上演多种艺术形式《红楼梦》 见证经典在当代焕发新活力

20多年来,徐显秀墓原址保护经过了发掘保护、修复保护、环境控制性保护、建馆保护4个阶段。从发掘开始,考古队坚持保护第一,为原址保护创造了基础条件。

这样唱好美

事情终于出现转机,李海玉却更加紧张,“我现在很怕再一次把他放掉了,这些天吃不下睡不着。我心里特别乱,生活过得一团糟。我不要什么赔偿,就是希望能够将他判处死刑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